老年性天疱疮治理措施 |
发布日期:[17-07-01 16:49:42] 点击次数:[] 来源:本站原创 |
本病因多发病于老年人,故称老年性天疱疮,又名大疱性类天疱疮。是以表皮下水疱为主的一种慢性皮肤病。临床以红斑上或正常皮肤上紧张性水疱,不易破裂,尼氏征阴性为特点。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自身免疫有关,活动期患者血清中可找到循环抗表皮基底膜带抗体,其抗原抗体反应在基底膜处,导致基底膜带损伤形成水疱。 病因病机: 1.脾虚湿盛,健运失常,水湿内停,外泛肌肤。 2.心火妄动,血热内行,复感湿邪,二邪相搏,外透肌肤。 临床表现: 本病多见于老年人。好发于颈、胸、腹、腋下、四肢屈侧。多数在红斑上出现水疱,少数在正常皮肤上发生水疱。水疱由樱桃大至核桃大,或更大。水疱紧张,疱壁较厚,呈半丘形,不易破裂,尼氏征阳性。初起疱液清澄透亮,久之疱液浑浊呈胶状。水疱破裂后露出鲜红糜烂面,不继发感染,很快愈合,遗留色素沉着斑,有时有栗丘疹样皮疹,同时新的水疱又在不断发生,但很少侵犯黏膜。有瘙痒感,全身症状不明显。本病病程迁延,发展缓慢,预后较好,有的患者2-5年可自行缓解。 治疗: 1.脾虚湿盛证: 症状: 皮肤起大疱,疱液浑浊粘稠,溃破后皮肤糜烂、渗出,纳呆便溏,舌质淡红,舌体胖大苔白腻,脉滑。 治法:健脾运湿。 方药:猪苓 泽泻 白术 茯苓 桂枝 苍术 厚朴 陈皮 甘草 等方药组成。 2.血热湿盛证: 症状: 鲜红斑上起水疱、大疱,疱液呈血性,口舌糜烂,疼痛,灼热,心中懊恼,胸胁痞满,泛泛欲吐,不思饮食。舌质红,苔黄腻,脉弦数。 治法:凉血利湿。 方药:生地 丹皮 赤芍 忍冬藤 苦参 白鲜皮 地肤子 海桐皮 滑石 甘草 苍术 黄柏 等方药组成。 西药治疗: 1.首选皮质类固醇激素,泼尼松30-60㎎/d,2周后无新皮疹发生减量,维持量5-10㎎/d,维持时间,因人而异,一般1-2年。 2.免疫抑制剂:硫唑嘌呤50㎎,每日2次;环磷酰胺50㎎,每日2次;雷公藤片2片,每日2次。 中医外治特殊疗法: 1.把大疱小疱用针刺破或用剪子剪去疱皮,用中药水消毒疮面。 2.散上紫湿散,用拔毒膏贴敷,二日换一次药,一般3-5次疮面修复。 3.因本病与自身免疫力有关,会有新疱不断出现 。 4. 拨毒膏贴敷疮面可迅速止痛,拨毒解毒,防止溃烂,快速修复疮面。 太原迎泽区中医医院烧伤、褥疮科赵建林医师提醒患者:本病病情较为严重,在急性发作期间,最好采用中西综合治疗措施。中医辨证论治如上述。西药首选为皮质类固醇激素,开始剂量宜大,以强的松计算,一般开始剂量为60~80毫克/日(必要时可用至90~120毫克/日);也可换算为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注射液,加入5%一10%葡萄糖溶液500~1 000毫升中静脉滴注。待病情控制后,再逐渐减量,并改为口服。如有必要,也可与免疫抑制剂(如硫唑嘌呤、环磷酰胺等)联合使用。有继发感染者,宜并用抗生素。此外,支持疗法也甚为重要,如给予高蛋白营养丰富的饮食,补充维生素,输液,给予能量合剂,注意水、电解质平衡,必要时输血或输血浆,或使用人体血清白蛋白及丙种球蛋白等。采取中西综合治疗措施,有利于提高疗效,降低死亡率。 |
上一篇:浅谈中医治疗褥疮的内服和外用药物 |
下一篇:瘫痪病人褥疮怎么治疗好?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