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谈“煨脓长肉”法 |
发布日期:[12-10-12 17:52:44] 点击次数:[] 来源:中国褥疮治疗网 |
“煨脓长肉”换药法是中医外科外治过程中的独特经验。所谓“煨脓长肉”换药法,是指在创面愈合的中后期阶段,运用硬膏和软膏,经皮肤和创面对药物的吸收,促进局部的气血通畅,增强其防御能力,使创口脓液渗出增多,载邪外出,从而达到促进创面生长的目的。此法一创面和药膏形成一种瘟分之气,达到提脓祛腐拔毒,增加局部脓液的渗出;二是渗出的脓液有助于创面肉芽,皮肤的生长,祛腐生肌。 有关“煨脓长肉”的论述,最早见于申斗垣《外科启玄?明疮疡宜贴膏药论》中:“在凡疮毒已平,脓水来少,开烂已定,或少有疼痒,肌肉未生,若不贴其膏药,赤肉无其遮护,风冷难以抵挡,故将太乙膏等贴之则煨脓长肉,风邪不能侵,内当补托里,使其气血和畅,精神复旧,至此强壮诸疮,岂能至于败坏乎?”“煨脓长肉”主要用于疮毒脓泻后,新肉不长,经外敷膏药,托脓拔毒外出,促进创口生长愈合。而其重点在于“煨脓”。在“煨脓”的过程中,对“脓”的颜色和多少尤其关键,脓多为善症,脓无为恶症。 对“脓”的再认识中医认为,脓是由皮肉之间热胜肉腐蒸酿而成,也是由气血所化生,明代医家薛立斋曰:“大抵疮之起敛,皆血气使然”,《外科全生集》更进一步指出:“毒之化必由脓,脓之来必由气血。”疮疡的出脓,是正气载毒外出的正常现象,气血充足,则脓出色黄稠厚,量多,疮口易于愈合,预后良好;反之则预后不良。通过对脓液细菌培养结合临床,发现在创面愈合的后期,外用中药后局部脓液增多,是疮面在药物作用下,局部组织代谢旺盛,气血充足的表现,是“煨脓”的结果,并非创面感染恶化所造成,尽管一些创面的细菌学培养有细菌生长,但其疮面仍能良好生长。过去对外科抗炎药物的研究多着重于抑菌作用,现在从免疫学的角度研究,发现膏药的作用不同于抗生素,他们可能通过调整机体,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而起作用。 经外用膏药“煨”出之脓,并不是坏死组织溶解产生的脓液,而是血浆内各种成分自血管内向外渗出的物质,其中包括大量的中性粒细胞、淋巴细胞、巨噬细胞和多种生长因子、炎症介质,这种渗出不但能稀释毒素,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,而且可以刺激创面肉芽与上皮生长。 由此可见,我们对“煨脓长肉”的“脓”的概念应有一个再认识的过程。脓之来必由气血,外用膏药后局部创面浓汁增多时感染创面的正常代谢产物,是机体气血旺盛,正胜达邪,托毒外出,促进创口愈合的好现象。但应注意,此“脓”应稠不应稀,色泽应明净不应污浊,气味应淡腥不应臭秽。基于以上认识,“煨脓长肉”换药法被大量应用于开放性的感染创面的外治过程中。通过中医辨证换药,使腐肉液化成脓,腐去肌生,同时经换药后所增加渗出的脓液,又可以促进创面肉芽,表皮的生长,切不可为追求创面净洁,创面消毒越严格,破坏了新生肉芽,上皮组织,反而使创面延迟愈合,中医外科创面换药关键是保护和培养创面菌群平衡是治病的关键。 |
上一篇:类天胞疮 |
下一篇:关于“腐肉”的论述 |